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

京都 - 吉兆 懷石之生活情懷

日本飲食在香港流行,已經不是近年的事,由最早期的小型壽司店,到八十年代的鐵板燒,九十年代的迴轉壽司熱,發展至今日的拉麵處處;日本味道早已經是遍地生根。日本飲食能夠在香港大成功,主要是做法簡單,口味與中國菜相近。


隨四季轉換
有人認為Omakase廚師發辦是最高級的日本菜饌代名詞,實際上國寶級的懷石料理才算是頂尚之味!懷石料理未能成功在本地發展,原因離不開廚師技藝與日本人傳承的味道。要吃正宗懷石料理,連日本人也會到京都。吉兆,是日本三大料亭之一,以京都茶道配合懷石料理而聞名,旅行團訂餐不易,要找朋友出面才可以。

如果Omakase是廚師發辦,懷石料理就是廚師發辦的定食套餐。懷石料理跟隨四季天氣轉換而來,吃味是不時不食。秋天是柿子季節,小前菜「向附」以京醃漬手法呈現柿子的甜美以外的一種果香,配上鯡魚籽子乾、鮮蝦與季節菜蔬是充滿自然鮮味 Umami 冬季來前的御獻菜饌。

「椀」是木旁宛身,盛着是清湯與石斑魚肉片,清湯有乾熏的鰹魚香,滿滿盛着秋天的意景,配上寸方大小的Kelp乾海藻片與石斑魚同吃,層次、味道又有更深的變化。
「造里」是兩道的刺身排序,講究先輕後重。金目鯛是日本人喜慶中必吃到的深海魚,秋冬時候最肥美,要知魚片新鮮度,吃在口中有回彈力,就是這種感覺。
刺身再上,肥美的吞拿片要先吃,待油分先滋潤口腔後;生魷魚片沾上少許醬油、薑蓉還有炒香了的芝麻,待厚重的麻油香味在口中爆發。「箸休」英文翻譯成side dish,吃的味道不簡單。

冬前松葉蟹
入冬前開始肥美的松葉蟹兩吃,身肉與腳以炭火焙香;松葉蟹本身已煮好也帶有餘溫,炭火上烘烤,主要是提升味道。
秋天柚子當造,以柚子配肥美蟹膏,去腥也提鮮。



懷石料理講究意境,楓紅秋意一樣的小楓林下,放上「八寸」小碟。「八寸」傳統上是裝在八寸四方盆中的小菜肴,時代變了,放滿八樣精製小點已經可以。
燒物、焚合、御飯、香物、果物到菓子是結尾菜饌的排序。燒物吃酪魚Butterfish是鯧魚類,冬天油分高,燒出來魚味重而油香。「焚合」聽到很可怕,實際是蒸菜蔬,多吃也無防。
最幸福的味道是吃飯,時令香菇配和牛飯是豐盛而飽滿,更叫人驚艷的是頂級白飯的味道。醃漬蔬菜是「香物」,配上粒粒水滿飽潤的白飯,清純無雜原來也可以叫人感動!

日本水果甜美做的「果物」不用多說,吉兆精選都是熟透留香的味道。京都人按節氣做菓子,是不時不食,年尾11月份是吃紅豆、黑眼豆、豌豆、芝麻、板栗、柿子、糖七種味道組成的Inokomochi豕麻是傳統也是生活情懷!

比利時 - 紅燈區獵食……


到比利時取景攝製全新一輯的旅遊節目《紀好世界》,行程初段被安排入住布魯塞爾紅燈區內的一間特色小酒店。布魯塞爾紅燈區,在舊城魚市場地區內。雖然少了旺角街頭燈紅酒綠的夜色及不分日夜的「站崗」女,很自然還是會把果欄與砵蘭街的關係投放在這裏。

妓女集中區
天寒地凍,同行攝製人員說,做妓女要抵得冷!職業無分貴賤,做妓女要抵得冷,做電視攝製的,就要頂得住預算有限,再加拍攝安排時間緊密。
與攝製隊同行,安排食物是一個難題,大會指定訪問被安排到好餐廳用餐自然不是問題。同行攝製隊已經是第三度合作,有人不吃生,有人不吃牛,也有人不吃羊。每一個晚上,要按預算去「睇餸食飯」,要以食物去滿足這樣的一個團隊,還真不易!
按一般旅行團標準,吃中國餐最可靠,各叫各的一人一菜,再分享,大家都滿足!只是中國餐食物質量低,味精多,最想說不的卻是我。
食色性也,紅燈區絕對是個與食有關的地方。旅館對面的街角,有一家新開走現代風格的海鮮餐廳Beaucoup Fish,英法語翻譯起來可以叫做「好多魚魚」!窗外觀察了數天,餐廳內,廚師每天早上八時就做準備營業了。


好不一樣的空間,餐廳外不分冷暖日夜,妓女天天在「釣魚」。這樣的環境要不是菜式做得好,也不會天天滿座。終於等到下雨天,冷風加泠雨,打消大家走往唐人街的念頭。「好多魚魚」成為了超緊預算的一夜放縱。

盡是海洋味
法國生蠔Fine de Clair與Croquette de Crevettes北海灰蝦球是前菜。生蠔肉爽清鮮,來自法國。蠔農先在外海養殖三年來養肉,待上市前把生蠔放置到位於潮間帶的舊鹽田塘Clair中吸取養分而成名。

Croquette de Crevettes北海灰蝦是臨近北海淺灘上生活的小灰蝦,是比利時人都知道牠的大名,但外國人認識的卻不算多,由於在近岸淺灘生活,拖捕不易,價錢昂貴!比利時人吃小灰蝦會去殼取肉做炸蝦球,傳統是卵形、重忌廉的,「好多魚魚」廚師把牠做成一口一粒,外皮就更脆更香。

主菜選擇有三款,煙肉煎海魚,肉質像海鱸,加上熱薯蓉,就是大家心裏的最佳味道。主菜二號有北海中蝦,香煎蝦碌一樣的北海中蝦,以煙熏辣粉加蒜油做味配絲苗飯,簡單直接表達鮮味。



主菜三號是海鮮湯,有小龍蝦與中蝦各兩隻,配上番紅花香的蛋黃醬,正是鮮美代名詞。冬日裏的一口暖湯,海洋鮮味盡在其中。吃味,七分食材、三分技藝,看一看店家食材,就知味道不會差。

九人飯局,埋單300歐羅,還包美酒,雖然很便宜,但電視台Budget有限,多出來的就由我掏腰包吧!



比利時 - L'air du temps未來味之體驗

過年留港,難得休息數天,到網上與讀者互動看留言。J說:「Walter Kei先生,請容許我這樣尊稱你,因為每次我欣賞完你的文章,都想學會怎樣把生活細節慢慢捉住,然後分享!要做到,應該很懂得享受生活吧!我是一個牛啃牡丹的人,完全不懂細味生活,但是在欣賞你的文章時,我學懂了些細味!」
桌上珊瑚

細味是每個愛生活之人都應該學懂的事情!帶攝製隊到比利時二星餐廳 L'air du temps做採訪,受到了超級禮待。九人同行,加上接待二人,共十一人的午餐,餐廳全包起了!收音、攝影師、助導、編採,大半個團隊在包房內的第一次星級體驗後,各人臉上不期然流露出一種小朋友到陌生人家裏作客的感覺。
星級餐廳要有星級體驗,餐桌上放了幾塊大石頭,石縫中插上像「珊瑚片」一樣的麵包脆脆。穀麥厚薄間烤焗出來的珊瑚效果,投放的是詩情畫意,等待吃的人卻不敢輕舉妄動,因怕脆脆麵包碎會把桌面弄污。
難得同桌,午飯也要有主禮人,邊吃就要邊解說。前菜是紅菜頭、煎帶子切碎,鵝肝成醬汁再混合來吃,吃的是濃縮味道。

攝影師最實在,一口氣就把前菜吃光,加問了一句︰「還有多少碟?」
主菜還未有上來,桌上溫暖的麵包成為眾人最重要的味道!自家烤焗,外脆內軟,微淡的一口酸,配的是頂級的牛油香。

黑毛豬烤肉做午餐主角,肉質軟硬剛好,還有點煙熏味道!攝製隊即時想到了半肥瘦叉燒,只嫌份量不夠滿足。

甜點是香橙家族的味道伸延,細而緊密,吃過了,大家都感到滿足!

喝過咖啡、茶,飯市後開始拍攝,第一道是魚生片與發酵菜的鮮味Umami,特色是以冷煙熏槍配合氣泵與酸鹼度合適的「水」打出「煙熏」氣泡。導演問:「要試味,形容一下嗎?」好的魚生片與發酵菜併合出自然鮮味Umami,冷煙熏氣泡提供是立時湧入鼻子的「煙熏香」,不用試也可以想像。

原籍韓國
主菜BB羊肉,精確的溫度,做到暖而滑嫩的口感,配上西方醃菜、韓式泡菜與各種蔬菜的味道,有一種東西靚菜在交融的感覺。

L'air du temps主廚Sang Hoon Degeimbre原籍韓國,從小給比利時父母收養,有了一個比利時的名字。成名後的Sang Hoon Degeimbre獲邀到韓國做名廚交流,慢慢地把亞洲元素融入其中。

Sang Hoon Degeimbre對蔬菜有研究,自家有機菜園有蔬菜供應,夏、秋更會自家做酸菜與泡菜。對蔬菜認真,連甜點也以蔬菜入味。芹菜做香味引子,吊出水果與朱古力的味道。

Sang Hoon Degeimbre食物充滿未來主義,攝製隊一連吃了兩餐,滋味也在心頭。

大阪 - 懷石小店—— MASUDA

MASUDA桝田,在心齋橋大丸百貨對正小巷盡的二層,要不是京都食友推薦,真不懂來。「桝(MASU)」這個單字的意思有好幾種,主要還是指用來量稻米的容器,與「升」、「斗」、「合」同意義。DA即是「田」,不用多說,小餐廳味自慢就是店子招牌御飯了。

桝田是二十個座位左右的小餐廳,以京懷石闖出名堂,午、晚只有懷石定餐。

米酒散點,要了一瓶香港不常見的叫勝駒。勝駒,像賽馬的名字,原以為辛辣有勁,想像不到入口是柔順而甜美。先付是懷石中的送酒小菜,用的是帶芝麻味道重的日本水芹類青菜,加上和煦酸醋的芝麻醬做調味,味道自然加倍了。


MASUDA
先來的蓋物以蓮藕肉煮好壓成蓉加配菜混好做蓮藕球,加上高湯,時令蔬菜做伴,吃的是一種融合自然味道!

接着上的生魚片是明石鯛。明石鯛與金目鯛同屬高級料理中必有之選,除了味道好,也有吉祥之意,是意頭魚。當日吃到的野生明石鯛連皮也吃,更有魚味!

美味的白飯
吃懷石料理的人常說,懷石就是碟中有碟。八寸,是懷石料理中不可缺的,八味八法,是顯示廚房實力的菜饌。八寸,有甜有鹹,有醃漬物,也有熱食,好的廚師做到味道平衡,同時食物溫度也講究。

御飯前,來了一碟牛蒡梗,廚師解說不清,拿書看,可以看圖識字。


同時間也介紹了一杯大阪人至愛的雞泡魚浸泡暖和米酒。牛蒡梗吃出春天裏的生命氣息;雞泡魚米酒卻有一種柴熏的味道!

吃到尾,是店家味自慢登場,店長親自為每一位客人盛上美味的白飯!簡簡單單的白飯配酸梅粉,米要靚,吸水足,微微滲有糯米香,軟軟黏黏,同時也有米的粒粒質感。

星級廚之味,一位難求,鄰座兩位粉絲好奇問我怎會越洋訂到位?午餐一頓輕懷石,二款米酒才7,140日圓 (約560港元),頂級味道實惠的價錢,要是沒有朋友代訂又怎做到?



大阪 - 夜雨行 味尋串三味

日本大阪的天空正下雨,小說一樣的景色,心齋橋後的法善寺橫丁,石頭鋪成的小路,讓人感覺置身於幾百年前的大阪。





 法善寺橫丁緊靠着大阪鬧市道頓堀與心齋橋後的兩條小路,香港人認識的不多,在日本卻很有名。區內除了法善寺內長滿青苔的水掛菩薩聞名外,夫婦善哉甜品店更是大阪的有名店家。法善寺橫丁之所以有名,全賴日本文學家織田作之的小說《夫婦善哉》而成名。小說以法善寺橫丁做背景,細膩描述小市民生活,由於刻畫細緻,很快就給電影改編,成為日本人家喻戶曉的故事。


橫街小館子
夜垂,法善寺橫丁,食店以紅、白兩色的霓虹燈光做招牌,經過的旅客不少,又有多少人留下來嘗味呢?Wasabi——串三味的門外以白燈籠為記號,是間超值又不錯的串揚料理店。


小館子分兩層,樓下放置Bar枱,只有十個位,廚師服務是一對十。樓上放置散枱兩三張,能坐下的都是bonus。

串揚起源於大阪,其實是炸串。在戰後資源缺乏的年代,碎肉碎菜就成為了關西地區一種大眾小吃。串揚起源於路邊攤,立食或坐吃也好,雖吃相不夠高雅,但配上冰凍啤酒,就是平民美味。

串三味出品屬平民價錢,品味卻優雅,300多元有十二串的定餐,有法國口味的粟米忌廉湯與日本的蔬菜沙律做引子。粟米忌廉湯用的是超甜鮮粟米,喝一口又滑又甜。

沙律有甜麵醬與柚子醬汁任沾,不過美味的沙律不一定靠醬汁,因為頂級的日本蔬菜已是美味的代表。

蝦串揚是第一道菜式,吃的是自然鮮味;頭尾不沾醬,炸好的腳、殼才香脆。

魚片包的是青嫩菜莖,肉鮮菜香,是大自然最簡單的恩賜。串揚炸蛋是過場菜式,沾的是盬香。
店家味自慢菜饌是生蠔串,配的是Wasabi蛋黃醬,香辣中又留有蠔的鮮美味道。

招牌串三味
蓮藕、牛肉與豆腐是接着上的串三味,蓮藕要先煮至軟腍,而牛肉切粒、豆腐切成軟方。三種不一樣的質感,滾醬後油炸成為各不相近的咬口、味道。
吃Kushiage串揚料理,感受就是每一串串揚是由心思所組成的味道。由味輕至濃,雞肉串揚是濃厚醬汁味道的體驗。蛋黃、醬油與麻油的鮮味,讓自然味混搭成一,是一種天然的美味。

吃Kushiage串揚料理,到尾要來一點充實感覺。叫大阪人來做選擇,不是吃烏冬,就是吃飯。這夜,茶泡飯是我的選擇!

美味的茶泡飯一點也不簡單,昆布高湯要清鮮濃香,白飯要米圓粒潤,這樣的組合只是滿意的基本步。口感對立,是吃到茶泡飯美味的一個主思,有時候最被廚師忽略。串三味的茶泡飯一點也不欺場,讓我一個人充分體驗到一頓幸福的料理。